长春人对圈楼这一区域或多或少都应有所耳闻,可以说它是花鸟鱼市场的始祖。圈楼的位置其实有些微妙,既不难找也不算容易,它隐藏在重庆路的后方以及长春大街的背后,藏身于一个小巷子里。
作为长春花鸟鱼市场的开创者,圈楼的这座建筑本身更具历史意义。正如其建筑外墙上雕刻的日期所示,这栋楼房建于1936年,至今已有八十六年的历史。在1936年,那时的长春正处于伪满时期,称谓也有所不同,当时的长春叫新京,而重庆路则称丰乐路。
追溯到1933年,在伪满时期,日本人在城市的中轴线附近,即现今的人民大街和人民广场之间,建设了丰乐路。建成的丰乐路在当时的商业基础之上,打造了一条繁华的购物街。那时,三井洋行(如今的长百)和丰乐剧院(现为吉林大药房)等休闲购物地点相继在此落成。
展开剩余70%然而,这一带却缺少一个专门销售食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市场,因此在1936年,丰乐路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。随着1933年后,许多来自日本的家庭迁至长春,他们主要居住在现今的北安路和重庆路区域,因此,丰乐路市场便应运而生。市场内有二十六家日本商户共同经营,提供蔬菜、水果、水产、肉类、杂货、甜点等各类商品,主要满足当时日本人的日常需求。
解放后,随着日本的投降,丰乐路市场依旧以副食商店的形式运营,当时长春的居民常常凭票证到此购物。关于圈楼这个名字,其实来历颇具形象性。长春的购物者一般会从东南门进入购买肉类和蔬菜,然后绕行西北门购买熟食,再转回南门购得水果,整个过程就像是围绕着圈楼转了一圈,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叫作圈楼了。
在1956年,圈楼由多家副食商店合并组建为重庆路副食商店,并在1966年实现了国有化。1984年,它被更名为重庆路副食商场,当时的圈楼成为了长春最大的一家副食商店。后来,圈楼又更名为长春圈楼商贸城。纵使如今圈楼依然被称为圈楼,但其功能和业态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,从单一的物质销售发展到文化精神层面的承载。
现在的圈楼,业态涵盖鲜花、绿植、鸟类、水产,甚至古玩、书画及其他文化项目,逐渐演变为长春人民精神文化的寄托之地。随着重庆胡同的改造升级,长春六大城门的牌坊也迁至了重庆胡同,未来这里将会成为重庆路的一条繁华金街。作为这一街区的亮眼之处,圈楼也正在悄然进行建筑改造。
经过改建,外观将会更加古朴典雅。这样的装修改造后的圈楼,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呢?是否能在这条金街上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明星?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