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以为,旅行社最怕的是老人报团走丢,其实现如今正让他们头皮发麻的,是那些看起来“人畜无害”的00后。
他们不吵不闹、不砍价,但每一个需求都能精准命中“服务边界”,让旅行社从产品经理到导游全体CPU过载,痛苦到想把“00后谢绝参团”写进公告。
01
一位旅游从业者吐槽:以前一个团安排五个景点,现在五个人就能安排出二十套行程。
原本设定好的旅游流程,被他们一键打散,行程表变成了“群聊投票结果”。
比如一位00后女生在云南旅行,当场表示对原计划不满意,要求更换打卡点为“更适合拍短片的藏风村落”,并请导游配合剧本对台词,最好带点“感情铺垫”。
你说不行?那她现场直播吐槽,分分钟@官方客服。
“我们又不是花钱来听你讲冷笑话的。”她补了一句,直播间点赞瞬间过万。
展开剩余72%这届年轻人出门旅行,不是为放松,而是为输出内容。
一台手机、三脚架、外接灯、无线麦,随时随地能把旅行过成一场“带货+造梦”的直播秀。
他们在路上打光修图拍短视频,晚上酒店剪片投屏看片会;说是旅行,其实更像是一场创作节。
你觉得他们很难伺候,其实他们对品质的标准只是更清晰。
景区不能有太多人,餐厅不能太大众化,酒店得出片好看,最好配一位能协助构图的导游。
他们要的不是走马观花,而是“留下内容资产”,一切不值得被记录的体验,都是浪费时间。
02
旅行社因此被逼得飞快成长。
从“带你看风景”转向“陪你演人生”,导游从讲解员升级成摄影导演,客服从接待员进化为旅行策划师,行程从流水线变成剧本分镜。
以前是人跟团走,现在是团围着人转。
更好笑的是,有人定制团只为去一个地方拍一张照,但必须在日落前十分钟拍完,还得确保那天没云、没游客、没杂物。
为了这张照片,旅行社派专人提前踩点一周,还得协调景区管理员封锁草坪。
拍出来的照片确实惊艳,可旅行社只换来一句评价:“勉强还行,下次希望有雾。”
这哪里是旅游,这是内娱造梦。
可你别说,正是这一批“事儿多”的年轻人,让旅行行业彻底告别了拼价格、拼景点、拼行程的低端内卷。
因为他们不怕贵,就怕无聊;不图便宜,只求惊喜。
他们愿意为体验买单,为内容买单,为一段故事付出金钱和时间。
而恰恰是他们的这套逻辑,其实正在改变整个行业。
很多旅行社开始重新定义“旅行产品”,把“景点+时间表”变成“剧本+情绪曲线”;取消传统讲解器,换上专业摄像师;
餐饮部分加入“探店任务”,住宿部分搞成“盲盒民宿”;
甚至还有人专门研发“情绪脚本”,比如“适合分手旅行”“适合毕业旅行”“适合社恐人群旅行”,配套场景、对话、背景音乐和穿搭建议一应俱全。
03
00后用他们的方式告诉我们,旅行早就不是“去哪玩”,而是“我想以怎样的方式,成为谁”。
你可以说他们挑剔,但也必须承认,他们是真的在认真生活,认真消费,认真把旅行变成自己人生里的一段高光时刻。
所以旅行社才会感叹:这点窝囊费,现在真不好挣了。以前是看风景,现在是供奉神仙。
但也正因为如此,整个旅行行业才正在焕发生机。
毕竟,被00后逼疯,起码还能学会怎么讨好未来。
他们不是来破坏规则的,他们就是新规则本身。
发布于:北京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