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Defence Security Asia》8月10日的报道,近期韩国与阿联酋签署了一份关于KF-21“猎鹰”多用途战斗机的《全面合作意向书》,标志着双方防务合作关系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。此次协议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外交互动,更涵盖了多个具体合作内容,体现了两国在军事领域的深度合作。
协议的核心条款之一,是允许阿联酋空军的军官全程参与KF-21的试飞过程,亲自见证并评估该战斗机的飞行表现。此外,阿联酋方还将参与到战斗机的作战测试与评估环节,甚至有机会访问韩国空军即将部署KF-21的军事基地。这些安排让阿联酋在技术和操作上获得了全面了解,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军事合作。更为重要的是,协议还设立了每半年举行一次的防务会议机制,双方将定期交流合作进展、解决技术难题,并探讨更为深层次的合作模式,如技术转让与联合研发等。
在不久前,阿联酋国防部副部长易卜拉欣·阿尔·阿拉维乘坐KF-21试飞机,体验了被称为“友谊飞行”的试飞活动。在飞行过程中,阿尔·阿拉维从座舱布局到航电系统的交互操作,再到飞行操控的实际体验,都进行了深入的感受与评估。这一飞行无疑加深了阿联酋对KF-21战斗机的兴趣,虽然阿联酋尚未签署正式的采购合同,但双方的合作远超一般的军贸洽谈,KF-21战斗机的大单已经初具雏形,韩国方面很可能已经在这一合作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。
展开剩余72%KF-21是韩国自主研发的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,但其技术路线明确瞄准了第五代战机的标准。尽管目前的Block I/II版本使用外挂武器,导致隐身性能有所折扣,但该机的设计已考虑到未来的升级需求。机体在设计时预留了内部武器舱和隐身涂层的改进空间,计划通过Block III版本实现全面的内埋挂载,增强隐身能力并提高雷达反射面控制。
目前,KF-21搭载了韩华系统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、光电瞄准系统和电子战套件,并成功完成了“流星”超视距空空导弹与IRIS-T近距格斗导弹等先进武器的试射。该战机采用了“先交付、后升级”的模式,这种模式不仅能够确保韩国空军尽快批量换装,还能够为出口客户提供灵活的采购与升级方案,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。
与KF-21相类似,土耳其的KAAN战机被定位为第五代战斗机,其外形设计、气动布局以及宣传材料都向隐身战机靠拢。然而,目前KAAN仍停留在原型机和地面测试阶段,尚未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,因此被戏称为“PPT战机”。两者在研发的成熟度上存在不小差距,但在市场策略上,二者都主打自主研发、出口限制少和技术可转让的优势,并且都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积极进展。
目前,KF-21和KAAN都已获得了显著的订单和明确的采购意向。对于KF-21来说,韩国空军已签署了两批共40架的正式采购合同,而印尼在解决了分摊资金和合作协议调整后,确认采购48架,成为其最大海外客户。此外,波兰、马来西亚、阿联酋和印度等国也在进行技术评估或与韩国方面进行初步接触。至于KAAN,尽管尚未具备完整作战能力,但土耳其已与印尼签署了48架的正式采购协议,合同金额接近100亿美元,并承诺进行技术转让和本地生产线建设;埃及则获准加入KAAN的研发项目,预计未来会转化为采购订单。同时,巴基斯坦、阿塞拜疆、卡塔尔等国也显示出了对KAAN的浓厚兴趣。
值得一提的是,阿联酋和埃及一直以来是中国军工产品的重要客户。阿联酋装备了多型中国“翼龙”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,并采购了天龙-50中程防空系统,以填补西方国家拒绝出售的防空技术空白。而埃及则在导弹、防空系统和轻武器领域与中国有着广泛合作,包括出口版本的红旗-9防空系统。这些国家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五代机的潜在客户,但随着KF-21和KAAN的崛起,这些订单被其他国家抢走,也让中国在五代机出口市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。
尽管如此,对中国而言,未来是否能顺利向这些国家出口五代机并非唯一关键。当前,中国更为紧迫的任务是满足自身的装备需求。特别是歼-35的产能和国内海军、空军的列装需求仍处于逐步提升阶段,在确保航母战斗群和空军隐身机队具备战力之前,中国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出口排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